![母海龜在夜晚挖沙坑產卵,每次最高可以達到130顆。](http://www.suntravel.com.tw/attachments/8/20140305_386272_t.jpg)
受到去年熱帶氣旋和洪水重創的影響,今年的繁殖期只剩下350隻的保育類赤蠵龜游向澳洲大堡礁的南方。
班達伯格附近的蒙里普斯保育公園(Mon Repos Conservation Park),不但是赤蠵龜在南太平洋的最大棲息地,同時每年的十一月至次年的三月這裡也是赤蠵龜,綠蠵龜,和平背海龜最大的築巢繁殖區。
2013年強大的浪濤和惡劣的氣候,造成六成的海龜卵被沖刷掉。今年,在這波繁
![1968年蒙里普斯保育公園成立以後海龜回巢繁殖數量激增。](http://www.suntravel.com.tw/attachments/8/20140305_622951_t.jpg)
昆士蘭赤蠵龜研究保育計畫的負責人柯.林帕斯博士(Dr. Col Limpus)表示,過去40年來義工和保育人士在國家公園努力不懈保護海龜,已達到一個驚人的成果。柯博士說:「這裡(蒙里普斯保育公園)是南太平洋最大的赤蠵龜繁殖區域,這裡的海龜保育計畫領先群倫,可以作為其他國家的借鏡。」
40多年來,昆士蘭環境保護局使用特殊的GPS系統追蹤在蒙里普斯保育公園築巢的海龜,獲得其遷移和繁殖模式的寶貴資料。林帕斯博士說:「現在島上築巢和海上的綠蠵龜,數量居世界之冠。」觀賞海龜在海灘挖洞產卵,以及幼龜爬回海中的奇特景象,已成為熱門的旅遊行程,繁殖期間每天晚上都有由保育人員導覽的賞龜行程。
![小海龜離巢進入大海後將在30年後回來產卵繁殖。](http://www.suntravel.com.tw/attachments/8/20140305_408981_t.jpg)
這些被譽為澳洲最具保育與教育體驗的行程,不但吸引3萬名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,同時也展現全球生態旅遊和自然探索的趨勢。
戴安.安德森(Diane Anderson)跟眾多澳洲居民一樣,因愛上這種獨特的體驗,進而成為義工和海龜研究員。戴安說:「我認為每個人一生中至少要有一次這種體驗,我們何其有幸在海邊就能看到龜這種古老生物的整個生命週期。」
昆士蘭公園及野生生物署官員麗莎.愛莫特(Lisa Emmert)解釋說,幼海龜在出生
![經過8星期的孵化,小海龜破卵而出慢慢爬回大海中。](http://www.suntravel.com.tw/attachments/8/20140305_740748_t.jpg)
今年,來自法國的愛麗莎.迪崔(Elisa Detrez)幸運地親身經歷海龜繁殖季節,她說:「我們非常高興能夠在這裡目睹千古不變的海龜繁殖過程。」在澳洲旅遊局所舉辦的「全世界最棒的工作」徵選活動中,愛麗莎自全球1萬名應徵者中脫穎而出,成為昆士蘭國家公園巡護員,於半年的工作期間內,在全州各地健行、駕船、潛水,事實上,也可說是一名無形的昆士蘭旅遊親善大使。
精通4種語言的愛麗莎,這星期在蒙里普斯保育公園目睹了充滿戲劇性的難忘景象。她說:「我熱愛野生動物和大自然,觀賞海龜繁殖是這一生中遇到最奇特的一件事。對於來自法國的我而言,海龜是充滿異國風情的動物,能夠觀賞到此奇景,我覺得真是全世界最幸運的女生」
蒙里普斯這個法式地名,反映出曾被法國殖民的事實,法國人從這個海灘拉電纜,鋪設第一條從澳洲到新喀里多尼亞的海底電報纜線,愛麗莎.迪崔應該對這裡感到很親切。
3月底前,海龜將在蒙里普斯海灘以及廣闊的海洋出沒,雖然歷經艱辛危險的旅程,幸好大多數都存活下來,牠門將繼續與大自然搏鬥。
澳洲昆士蘭旅遊局台灣官方網站
http://www.queensland.com.tw/experiences/natural-encounters/whales.cfm